English

不要只知道责备考生

1998-1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张 恒 我有话说

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作文题共分两部分。

第一部分是补写《妈妈只洗了一只鞋》,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开头和结尾,用200字左右补写中间的内容。

第二部分也即主要部分是一篇给材料作文。材料与题目为: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,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,有的却很坚韧。那么你是怎样的呢?从后面的两个题目中,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,举出实例,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。

坚韧——我追求的品格/战胜脆弱

要求是:把上面两个题目中不选的划去,也可同时划去另拟更适合表现自己心理承受力的题目,写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一篇。

关于这两部分作文,“高考”之后,颇有不少老师与有关人士议论纷纷,对考生的答卷指责有加,而且不断披露于北京、上海以及不少的地方报章。就第一部分而言,主要是认为考生想象力贫乏,多数只写了自己洗了另一只鞋,穿上干干净净的一双鞋上学去了;还有的考生写了自己见妈妈只洗了一只鞋,极为生气,甚至摔摔打打等,则被认为反映了“小皇帝”心理云云。第二部分主要是认为考生为了说明“坚韧”或“战胜脆弱”,任意编造杜撰。如说安徽考生的20%的人开了“自己和父母的玩笑”,一本30份的考卷,五分之一写到“高考”前夕父母双亡;还说有考生写失去双手,用脚写字,参加“高考”;“把缺胳膊少腿作为叙述主题的作文,几乎在每个考场的试卷中都能发现,大有张海迪结队考大学之势”。因此,责备考生“撒谎”调侃为“虚拟悲惨世界”,并进而“上纲”到“素质教育的差距”、“应试教育的失败”。

这里,笔者不想深入论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是非,而只是想阐明一点:被不少老师、有关人士与某些报章津津乐道的考生作文中的问题,原因其实根本不在考生。如果说失误,今年“高考”作文命题的失误,才是真正的失误。

何以见得呢?

今年“高考”作文的第一部分,多数考生写的是自己洗了另一只鞋,穿上干干净净的一双鞋上学去了。这其中绝大多数其实都是简单的编造,真实性颇可怀疑。按评分标准一类“立意深刻,情节好”的要求,很难达到。因而,被认为是想象力的贫乏。可是,如果设身处地想一想,像这样一个由一只鞋没洗到穿上干干净净的鞋上学的补写框架,就是想象力再丰富,能写出些什么?这正好说明,这篇作文是特别容易把考生的思路引向雷同与俗套的。而有些考生,可能反映了实际情况,如上面说的因妈妈没洗完鞋自己生气;或为了生动而虚构稍多,如写拿上自己的“压岁钱”买上新鞋、赶着去上学等;按说也未必比前面说的大同小异的简单编造差多少,但却极易被一些阅卷者从思想性与真实性上降低给分。一句话,这篇所谓“妈妈只洗了一只鞋”的作文,绝对难以做到真实,而想象的远一些,又容易产生编造之嫌。其结果,只能使前面说到的貌似真实而实则简单编造者占了便宜,从而影响了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准确评判。所以,命题水准极不高明。

如果说,今年“高考”作文的第一部分仅仅是命题水准不高明的话,那么,第二部分命题的问题就更严重了。

第二部分作文,尽管比较扣近考生自身,针对性也较强,易于举例。但是,作为严肃的“高考”命题,却是很不严谨、很不科学的。

首先,材料限定,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的“像鸡蛋壳那样脆弱”,有的“却很坚韧”。事实上,这种极端的分类是很不符合考生实际的。因为,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情况是,未必“像鸡蛋那样脆弱”,也未必“很坚韧”。所以,从上述分类出发确定两道作文题让考生选择一个,等于将少数现象当成了命题的主要着眼点,无异以偏概全,也就难免使大多数考生陷入尴尬。为了扣题,只有勉强地将自己推向两极,违心杜撰,必然导致矫情与故作玄虚。尽管要求中有另拟题目一说,但材料中既已明确“两个题目中”“选择一个”,作为成败攸关的“高考”,这就肯定会使不少考生即使另拟题目也未必敢于有所超越。于是就必然导致许多考生的例子让人难以置信。除上面说的写父母双亡后的“坚韧”外,还有人写从小被遗弃街头后的发愤,写手臂残疾、车祸又夺去了一条腿后还参加数学“奥林匹克赛”等。笔者以为,这种现象的发生,正是由于命题的不逻辑与导向的偏颇使学生难以切合自身实际、无所适从而只有编造极端性故事造成的必然后果。真正需要反思的,更应该是命题人士。

(作者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